2)第二十章,想努努力_那一年1977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副业”之路。不过,毛桃信封中的随附介绍信,才是真正让姜斌心动的地方,也不知是他从哪儿搞来的。介绍信来自徽京六合的一个叫“利民”的供销社,内容倒也简单:利民供销社近期需要采购一批虾皮,用于徽京六合地区销售,请贵方提供协助,详细信息请与来人详谈。内容简单模糊,可操作空间极大,关键是瞬间将副业的风险降到了最低。

  毛桃信的后半部分交待的倒也清楚,如果有意,每周二、六日,上午十点,沂河口大桥拿货,价钱一块六一斤,同等价值粮票也可。

  姜斌小心翼翼的把介绍信折起来轻轻放好,细细思量着“副业”方案的可行性,要知道在他心里凡事以上大学为重,影响上大学的事半毛钱也不能沾,不过,有了手中的材料,风险是可预见的,而且每周两天,也耽误不了太多时间。

  作为在经济浪潮中,摸爬滚打几十年的老江湖,闻到一丝生意的机会,那就像是见了血的鲨鱼,哪有放过的道理。再说,就算考上了大学,要想过得宽裕点,那也不得要钱嘛,好容易重生一回,不说大鱼大肉,总不能还得吃糠咽菜吧。

  定了主意,姜斌倒是很干脆,找了一个无事的日子,拎着寒酸的礼品走起了亲戚。布袋里几十个鸡蛋大小的黑梨,皮厚、个小、颜值还丑,这是本地的原始品种,常见的农村人解馋水果。当年,姜斌的老爹就是提着这个提的亲,寒酸的程度,到现在依然被老娘时不时的拿出来调侃。

  沂河口,不远不近的距离,骑车的话一小时不到,姜斌没有那条件,只能选择步行。半晌午的功夫,外家所在的大王庄已经历历在望,这是一座挨着河边的村落,耕种着淮河两岸几千亩肥沃的土地,一直是远近闻名的丰产村。

  姜斌外家的人口结构倒也简单,外公外婆六十来岁的年纪,随着大舅舅生活,其他两个舅舅也都已成家,另着单过,下面有好几个表兄表妹。因着交通的原因,除了逢年过节,平时来往的倒也不多。

  正要踏入村里的档口,姜斌正好碰见了从公社回来的大舅舅王明昌。他可是村里的风云人物,50年代的高中生,少见的文化人,小时候一直是姜母王芳教育孩子的榜样,目前也是端着铁饭碗的公家人。

  姜斌的出现还是让外家的一众人非常开心,特别是外公外婆,一直嘘寒问暖,对于家里的境况也是关心的很,听到今年生产队的分粮结果很是满意。

  姜斌倒也不急,用完中午饭,才找了舅舅表明来意。

  “舅,这次是受人委托,是想来采购一批虾皮。”姜斌边说着,便拿出了毛桃给的介绍信。

  接过姜斌递过来的信,王明昌仔细的看了一下,眉头也从皱起变得舒展,“有了这个就好说了,想着怎么采购?”

  “每次三十斤,一周两次?”姜斌试探着问道。

  “倒也不多,不过,长期的话就不是一家能凑齐的了。”还没等姜斌接话,王明昌就给出了解决方案,“我给你找个牵头人。”

  “那感情好,不知价格怎么算?”其实,这一点才是姜斌最关心的,如果没有利润,那一切无从谈起。

  “你们给的什么价?”王明昌没有回答问题,反问了一句。

  “一块四一斤?”姜斌没那么贪心,一斤挣个两毛钱就行,一次三十斤的货也有六块钱挣,这可不是小数额了,三分之一的月工资了。

  “倒也不用那么高,公社来收购是一块二,你这量不多,直接找生产队收,还能再便宜点。”听到王明昌的话,姜斌一阵窃喜,这个价还是有不少赚头的,也对得起跑这一趟了。

  要是能成,每个月收入都能超过工资了,再努努力,趁着物价低,京城撸两套二环里的房子,这辈子就不愁了,立马走上人生巅峰!

  请收藏:https://m.99txt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