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二十四章,探亲_那一年1977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姜斌有点不自然,张俊赶忙上前介绍,这是他的母亲,特地从徽京来看他的。

  之前,在多次的接触中,姜斌对张俊的家庭,还是有一定了解的。他的父母都是老革命,而且是少见的知识分子,父亲张远志在徽京大学教书,母亲高红梅在政府部门任职,再加上五个孩子,本来是其乐融融的一家子。

  后来把包括张俊在内的几个孩子,送往了乡下。

  以前听张俊的转述,除了偶尔的信件联系,他已经很久没有见过父母了,没想到,难得的场面被姜斌碰上。

  听完张俊的介绍,姜斌赶忙上前,毕恭毕敬的叫声,“婶子好。”

  高红梅原本正与儿子抱头痛哭,一来十年未见,思念深重;二来想起儿子的自杀,心疼难受,一时悲痛难忍,但在了解到眼前就是儿子的救命恩人,硬是提起精神,热情的招待。

  姜斌本不想打搅人家母子之间的相聚,留下东西,匆匆就要告辞,架不住两人的极力挽留。

  晚饭,就是在这有些微妙的气氛中进行的。姜斌一边默默的低头刨饭,一边听着张俊母子的叙旧,好一会儿,才知道原委。

  回到了城里,七弯八绕的了解到儿子出了事儿,才匆匆赶来。

  高红梅也是不停的安慰儿子,不要多想,一定会有机会回城的,实在不行,到时自己提前办理个退休,也能让儿子顶了工作回去。

  七十年代,老子退休,子女顶替工作,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,这种制度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促进就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。

  可他的母亲刚刚五十啊,眼瞧着刚刚有盼头的,张俊怎么忍心,为了自己断了母亲的未来,没有多想,就断然拒绝了母亲的提议。

  饭桌上,一时陷入沉默。如果没有出路,张俊再次做出想不开的事情怎么办?他已经快三十,难道一辈子都在乡下度过。

  “婶子、俊哥,你们最近看报纸了吗?”姜斌的一句话打破了短暂的沉默。

  两人有些愕然,点了点头,又摇了摇头,不知姜斌想要说些什么。

  还没等两人接话,姜斌又递出了一句,“你们说有没有可能要恢复高考啊?”

  “高考”。此刻的这样一个提问,似乎在两人耳间响起了一道炸雷。

  愣了会儿神……张俊还是苦笑着摇了摇头,表示不可能。

  “小斌说的还真有可能,最近京城正在召开全国科教工作会议,保不齐就在讨论这个呢。”高红梅慢慢的道出一句,不知是为了安慰儿子,点燃儿子的希望,还是真的已经发现了蛛丝马迹。

  “还有什么不能发生,”似乎为了证实可信度,高红梅又抛出了一份佐证。

  本来只认为是姜斌的异想天开,但有了母亲的话,张俊的心似乎也有了丝躁动。

  在姜斌和高红梅诧异的眼神中,张俊跑出了房门,只留下一句,“等我会儿。”

  没几分钟,抱着一摞报纸,又匆匆的跑了回来。

  8月21日,全国科教工作在京召开;

 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。

  张俊一张一张的翻阅报纸,眼中也似乎渐渐燃起了亮光。

  “这只是猜测,也许不会”,姜斌适时的泼了盆冷水,他可不会把自己放于风口之上,国家还没定的消息,你就知道了。

  刚刚的聊天中,姜斌只是小小的问了一句,并没有给肯定的结论,这点脑子他还是有的。

  “我知道,这事儿太大了,可不能乱说。”张俊的话,意想不到的沉着,倒让姜斌白白担心了。

  说完这话,三人似乎有了默契,再没有提高考的事情,可张俊母子二人心中好似放下了什么,一顿饭吃的愈加热烈。

  PS:非常感谢hhhrlx,帅气的路飞,浮尘寒伤三位小伙伴。谢谢!

  请收藏:https://m.99txt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