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624章 多识草木,少探人心(一)_一剑吞鸿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刘懿初生牛犊不怕虎,小小年纪,第一次面圣,便敢给天子以当头棒喝,不得不说,虎父无犬子也。

  被刘懿当头棒喝,刘彦脑中如惊雷乍起,近日来颓废至极的郁闷心情,瞬间一扫而空。

  彻底平定两州,扫平中原动荡,对于刘彦和他的庞大帝国来说,真的是太重要了。

  刘彦豁然起身,一身英气,神采飞扬,拍案大喝,“先祖之志,国人之求,寡人之志,断不敢忘!”

  仿佛间,刘彦那一头白丝,又悄然长出了几根黑发。

  宣室殿内灯火点点,在这个万籁俱寂的夜晚,史官悄无声息地将满十八岁的少年刘懿载入了史册。

  刘彦重拾君王信心,他抬手猛灌了一碗醒酒汤,额头微出细汗,长长呼出一口浊气,笑道,“翌日朕便召开朝议,审定凌源伯大策。”

  吕铮对刘懿的计策并不看好,但也算不上排斥,在当今风云诡谲的形势下,有办法总比没办法强,吕铮也只能退求其次,看看乱拳到底能不能打死老师傅。

  陶侃倒是对刘懿的计策颇有信心,他研究过平田军的几场战役,都是以少胜多的模板,在这样的前提下,刘懿说不清真的会上演一出以三万破十万的壮举。

  虽然各怀心思,但吕铮和陶侃见刘彦心中已有决断,还是同声道,“谨遵陛下诏命!”

  但是,刘懿听刘彦打算公开朝议讨论后,眉宇一皱,忽然上前一步,急忙拱手道,“陛下

  ,矫枉不可不过正,事急不可不从权,定大事不倚众人之口,此密策万万不可传入众人耳,由陛下、吕相、大将军拍板定论即可。”

  “哦?”刘彦眉毛微微一挑,“爱卿,你可知道,此等大事若不经过朝议,于公于私,朕都没有办法为你提供任何帮助,只能是你平田居孤军奋战!”

  刘懿微微咧嘴,“哈哈,但有一颗赤胆在,天下处处逢故人,陛下,微臣惜命,此行若无帮手和必胜的打算,又怎敢面见天子请命呢?”

  刘彦心头忽地隐隐跳了几次,他凝视着刘懿,道,“爱卿,你可知道输了的后果?”

  刘懿昂首道,“食君之禄,忠君之事,此战若败,唯死而已。”

  说完,刘懿咧嘴一笑,“苻文和江锋总不会收下留情,放臣回望南楼继续当掌柜吧?哈哈哈!”

  陶侃在一旁哈哈大笑,“你小子,倒是把生死说的轻巧,不过,老夫喜欢!”

  吕铮深深看了刘懿一眼,慨叹道,“奋命国事,视死如归,陛下,大汉江山后继有人啦!”

  说完‘后继有人’四个字,吕铮立刻察觉自己用词不当,毕竟在天子眼里,‘后继有人’四个字,指的可是一国储君!

  这绝对犯了刘彦的机会,他赶忙向刘彦致以歉意的眼神。

  刘彦则轻轻向吕铮挥了挥手,事宜无妨。

  吕铮安下心来,心中却叹:帝国无后,又怎会无妨呢?

  刘彦则面色复杂地打量着刘懿,他惊

  诧,惊诧于一个十八岁的少年竟有如此缜密的心思和逻辑,于是他大感欣慰,张口问了一句题外话,道,“凌源伯,你在文昭身边,如何学习成长?”

  刘懿一愣,没想到畅谈国事之际,天子居然问起了家事,一时间刘懿无所适从,只能如实相告,道,“回陛下,微臣自六岁起,父亲便严格要求微臣鸡二唱即起、昏黑必息。上午必须读书至晌午,所学之书,诸子百家皆要涉略,不死记,不死读,但要领略大要真谛。午后小憩后,便行弓马之事,晚间可与友邻伙伴稍作玩耍,日复一日,日日如常。臣受五郡平田令至今,读书学理亦是如此,不敢有一丝懈怠。”

  请收藏:https://m.99txt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