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60章 只争朝夕_从夷陵掩护刘备撤退开始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你虽足智多谋,但并无领军作战经验,大军一出,实非同小可,又是孤军深入,必险象环生,实与此基本原则背道而驰。”

  “其中原因,并非是我性格如此,而是我们只能如此。经过荆州和夷陵两次惨败,我认为,今后我们已经没有什么犯错的机会了,哪怕一次失败的代价,可能都难以承受。他魏国可以失败,吴国也可以失败,但我们却只能赢,你明白吗?”

  周默当然明白。

  但他更明白,十年之后,渭水河畔,五丈原上,当诸葛亮弥留之际,遥望仅仅二百里外的汉之故都长安,

  他的内心是作何感想?

  他一定后悔过,遗憾过,上天如果能够再给他一些时间,一切的结局,或许还未可知也。

  但周默明白的这些东西,此时此刻的诸葛亮,并不明白。

  纵使诸葛亮再神机妙算,他也不可能明白。

  一股慷慨之气自周默胸中升起,他大声道:“丞相,子龙将军,在座诸君,请听我一言。”

  “我部士卒,有兵一千余人。我回阆中族中,可募乡勇千人。再去汉嘉,向我岳父旄牛?毗王,借夷兵两千人。如此一来,无需朝廷额外募兵,便有四五千人之众。丞相只需命汉嘉黄元部归我调遣,便可凑足万人之数。”

  王连道:“凑足万人,虽为不易,但也只是第一步,一旦大军开拔,粮饷才是最大的问题。”

  周默道:“我愿意散尽家财,以充军资,若有不够之数,再由朝廷填补。”

  一时间,全场鸦雀无声。

  如果别人说这话,大家只会觉得可笑,你一家一户之财,如何能填的上一支军队的开销?

  但周默说出这话来,震撼人心之余,在场众人只觉得不可思议,一时间议论纷纷。

  他阆中周氏有钱归有钱,但哪有这么花钱的?

  要知道,益州本地大族,大都对成都朝廷持不冷不热的态度,能够积极配合朝廷政策,按要求缴粮征兵的,已经算不错了。

  他们祖祖辈辈扎根在这片土地,也只认这片土地,对于朝廷想要剿灭曹魏,还于旧都的理想,他们并不感兴趣,甚至还有些反感。

  因为灭曹必然要发动战争,战争意味着要缴纳更多的赋税和兵员。朝廷对地方的一切汲取,在他们看来,都是在侵犯他们的家族利益。

  甚至,他们无所谓皇帝是姓刘还是姓曹,只要不打仗、不侵犯地方利益,就是好朝廷。

  周默的祖父周舒曾预言说:“代汉者,当涂高也,所谓涂高,曹魏也。”就是在隐晦的表达这个意思。

  过了许久,王连才道:“思潜拳拳报国之心,令人钦佩,老夫自愧不如。只是,你伯父如何能同意你这么做?”

  周默道:“先帝临终之时,命陛下唤我为兄长,如此恩遇,我周氏纵肝脑涂地,不能报答,何况区区身外财物?”

  “且昔日先帝兵败徐州,极度困顿之时,糜氏散尽家财给予支持,才有后来的转危为安。糜氏所为,亦为我所欲为。我认为朝廷的利益,就是我周氏的利益。我自会向伯父言明此节,以尽力争取。”

  王连默默点头。

  赵云听完周默的话,神情也有些激动,道:“思潜真乃忠贞义士也!吾感慨万千,佩服之至!只是,我有一事不明,还望思潜能够解答。”

  “赵将军请讲。”

  “在座诸君都清楚,南中诸叛夷,只图割据自保,并无力北上,只需我率军扼守僰道,便可保境内无忧。而经营南土,取其人力矿产,以资北伐,也非一日之功。”

  “因此,我军才可急可缓,为求寻找一个南征的最佳时机,也才有今日诸君之议论。这也是我的方略得到在座大多数人赞同的原因。

  思潜,你的计策固然可行,但你用兵经验不足,这依旧是一招险棋,我不明白,你为何如此急于一时?”

  诸葛亮亦道:“是啊,思潜,你为何如此急于一时?”

  周默思绪良久,也不知该如何作答,忽然想起后世一首伟大的诗歌来,于是慨然道:

  “天地转,光阴迫,一万年太久,只争朝夕。”

  本站网站

  请收藏:https://m.99txt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