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449章 兼授算经的经师,俸禄每年八十…_三国从忽悠许褚当小弟开始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通往济南国的官道上,一支延绵数里的队伍,正在迤逦慢行。

  虽说康成书院的弟子被遣散了部分,但也仅仅只是一小部分,绝大多数的弟子依旧愿意追随郑玄前往东郡。

  这延绵数里长的队伍中,很大一部分是书院的学生,年轻力壮者负责开路,中年及以上者负责在后押车。

  毕竟,随同郑玄一起前往东郡的,不仅仅是康成书院的干余弟子,而且还有他耗尽毕生精血收集、创作的书籍,足足数十辆马车,拉着上万卷藏书。

  队伍浩浩荡荡,宛如横亘在旷野上的一条苍龙,如果从高空俯瞰,俊美得简直像是一卷令人赏心悦目的山水画。

  时值晌午过后,艳阳高照,抹平了春寒料峭,带给众多学子丝丝暖意,彷佛一边在踏青,一边在赶路,却没有赶路的枯燥,只有踏青的喜悦。

  不少书院学子纯粹是以观光旅游的心态,在朝着济南国方向赶路,沿途的靓丽风景线,成为他们路途中的谈资。

  有些学子更是即兴创作,吟诗作赋,附庸风雅,引得周遭众人纷纷鼓掌称赞;更有甚者,竟拿着地图,开始推演行军路上的点滴,当作了自己的实践课程。

  总而言之,言而总之。

  康成书院的学子尽皆能够自娱自乐,且能在娱乐中获得属于他们的不同成长,更为整个旅途增添了一份与众不同的乐趣。

  正中间一辆珠光宝气的马车,正随着车流,遥遥前行,前后皆有身穿儒士袍,腰悬利剑的学子保护,他们看似胡乱的站着,但实际上却暗含兵法军阵,丝毫没有懈怠。

  没错。

  这里正是郑玄乘坐的马车。

  而此刻,郑玄正跪坐在马车中,仔细研读着刘铄的办学细节,以及自己对于书院未来的战略构想。

  郑玄似乎已陷入如痴如醉的状态,一手捧着章程,一手捏着白须,不时点头称赞,露出惊诧不已的眼神。

  显然!

  即便是有着丰富阅历的郑玄,也不受控制般地被刘铄跨越时代的想法震惊,尤其当中的某些观念,竟与自己不谋而合,甚至能令自己获得启发,简直不可思议。

  “幼安。”

  正捧着章程阅读的郑玄,忽然抬眸望向对座的管宁,朗声道:“你说得没错,刘铄此人非同凡响,绝对不可以常理度之。”

  “哦?”

  管宁呷口茶,放下茶盏,面上泛起一抹淡笑:“师兄怎么忽然如此?莫非是因为刘铄拟定的书院章程?”

  郑玄捏着颌下一缕白须,饶有兴致地点了点头:“没错!他希望在东郡创办的书院中,不仅要有经学方面的东西,更要包含算经、三统历、律令、格物、医术等。”

  “而且,医术方面是由皇宫太医王阳负责主讲,若是有杰出者,可以安排在医馆就医,享受官人的待遇。”

  嘶—!

  管宁惊诧不已,不自禁皱了皱眉:“师兄,

  请收藏:https://m.99txt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