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182章 你的葬礼,孤亲自操办_朕这一生,如履薄冰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买;

  你卖七十二钱,老百姓依旧不买。

  反正有太子的平价粮在,谁愿意吃这个亏?

  而后,便是接连十几日,这些粮商们对外售卖的粮食,都以每日涨二钱的涨幅,极其规律的缓慢提高。

  到夏六月下旬,粮价被抬高到八十八钱每石的时候,那些先前闭门停业的粮商们,也重新恢复了营业。

  粮食挂牌价:九十钱每石!

  刚好是刘荣的平价粮开始对外出售前,关中粮价曾到达的峰值。

  这一下,关中顿时人心惶惶,便是朝野内外,也开始传出流言蜚语。

  ——太子的平价粮,仍旧在以五十五钱的价格往外卖,关中的粮价,怎还不降反涨?

  尤其是那些原本闭门歇业,宁愿把粮食捂在手里坏死,也不愿意低价出售的粮商们,也重新以九十钱每石的高价挂牌卖米;

  难道这些人,真的是脑子瓦特了?

  很显然:作为任何时代,都最具智慧的群体,商人们不会做任何没有意义的事。

  刘荣的平价粮还在往外卖,商人们却齐齐挂牌高价粮,丝毫没有被刘荣那作价五十五钱每石的平价粮影响,这只能说明一件事。

  ——刘荣的平价粮,已经没剩多少了。

  长则七八日,短则两三天,刘荣手里的平价粮必将售罄;

  到那时,粮商们作价九十钱——甚至仍在徐徐涨价的高价粮,就将自然的接过粮食市场,供应关中百姓的口粮。

  于是,朝野内外议论纷纷,对于刘荣此番平抑粮价,越来越对的人,开始持有悲观态度。

  有人登上了内史的门,催促内史田叔赶紧下场,别再仍由太子胡来;

  有人跑去了少府官署,无所不用其极的向少府岑迈,探听起内帑的存粮状况,以及刘荣手里的平价粮余额。

  更多的人,则是着急忙慌的写起奏疏,将自己对关中的担忧,着急忙慌的发往百里外的甘泉宫,送上天子启的御案前。

  短短几日的功夫,如雪花般飞出长安的奏疏,险些将甘泉宫的天子启给掩埋;

  无可奈何之下,便是天子启也有些坐不住,派人回了一趟长安,向刘荣询问起具体状况。

  得了刘荣‘问题不大,一切都在可控范围内’的答复,天子启心下稍安。

  纵是仍有疑虑,也还是选择相信——至少是表现上选择相信刘荣,暗下里却也没忘向巴、蜀,以及关外的敖仓,秘密发去调粮诏。

  巴、蜀的调粮诏,是‘即刻运送粮食入关中’;

  至于荥阳敖仓,毕竟系天下之重,天子启只是提前打了个招呼:做好向关中运粮的准备,等朕的下一封诏书。

  天子启明面上‘相信太子’,暗地里也做好了给刘荣擦屁股的准备,东宫太后却是对此置若罔闻。

  先是通过太子家令窦彭祖,从窦氏外戚的大本营:清河郡,运了二十万石粮食入关,以供刘荣平抑粮价;

  

  请收藏:https://m.99txt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